手機微信同號:18922813689
寶安: 0755-26465862
地址: 寶安區(qū)前進二路西鄉(xiāng)莊園B座8樓
傳真: 0755-26465862
QQ : 2540981015
微信: 18922813689
郵箱: 2540981015@qq.com
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51tongzhi.cn
公商注冊號:440301118289313
納稅人識別號: 44030500DK00635
統(tǒng)一社會信用代碼: 91440300MA5DQJ6K3W
開戶許可證 :核準號:J584040163236601

越國所施的“煮糧計”
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,為了滅掉吳國而使用了這樣的一個計策。前一年,越國大饑乏糧,從吳國那里借來很多糧食。第二年,越國豐收,于是越國在歸還吳國糧食的時候,將比較精壯的糧食都煮了一遍再輸送給吳國。吳國見越國歸還的糧食粒粒飽滿,于是將這些糧食留作了糧種。結(jié)果,第二年吳國顆粒無收,發(fā)生了大饑荒,餓死很多人,而越國也達到了疲弱吳國的目的了。
越國所施的“煮糧計”是在勾踐在位期間的十三年發(fā)生的。其時,伍子胥尚在,吳王夫差更沒有北上爭霸,如果越國施了“煮糧計”,吳國人種的莊稼沒一顆發(fā)了芽。這里藏了許多的因素。西施說:大王,今年全國老百姓下種子用我們娘家的糧食做種子,你看,顆粒又打飽滿,今年肯定有個好收成。吳王聽信了,伍子胥這時說話沒有分量,因為旁邊還有個小人叫伯嚭,這個人越國收買了,也同意西施的講法,吳國能不亡嗎?。
在《史記》中是沒有“煮糧計”記載的,是在《吳越春秋》的《卷第九勾踐陰謀外傳》中找到了的,相關(guān)原文如下:“二年,越王粟稔,揀擇精粟而蒸還于吳,復(fù)還斗斛之數(shù),亦使大夫種歸之吳王。王得越粟長太息謂太宰嚭曰:“越地肥沃,其種甚嘉,可留使吾民植之。”于是吳種越粟,粟種殺而無生者,吳民大饑。”
《吳越春秋》中記載的越國所施的“煮糧計”煮的是粟,“粟”本意是“小米”,可是江南水鄉(xiāng)是不種植小米的。而且吳、越兩國之間大規(guī)模借糧,借的肯定是其最常規(guī)種植的農(nóng)作物。所以,這里的“粟”是作糧食的代稱,越國所施的“煮糧計”煮的就該是“水稻”。而我從“煮糧計”的出處《吳越春秋》中又產(chǎn)生了一個疑問。
2017.04.26日深圳小雨